凉山公共文化服务“一证一照办”高效快捷服务群众
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提供□本报记者 张海涛 胡春娜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2024年马街书会在银装素裹的麦田中进行。
四获马街书会书状元14岁学艺,15岁就在马街书会登台演出老人烧热水,儿子儿媳抱着方便面,踏着20厘米厚的积雪,爬上了高速路,给滞留人员送去补给。
康中国说,只要有人需要,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的善举感染了邻居。不足2平方米的除雪车驾驶舱,是司机陈安军的工作间。在河南省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数据跳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水路等通行情况一目了然。全省高速公路累计出动除雪保通人员4.1万人次,消耗融雪剂7.5万吨,出动巡逻车辆5301台次,巡查人员1.1万人次,巡查里程51万公里。
一家又一家附近居民出现在高速路上,为旅客送上食物和热水。面对不断攀升的客流量,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再出发,站好自己的岗。科研团队以整体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宜林则林、宜滩则滩,尽可能地保留当地自然风貌。
◇在做好山海林田河湖草生态治理的同时,厦门坚持把最好的城市界面留给人民。从五缘湾出发,一路可见椰风寨、黄厝海滩、胡里山、厦大白城……十几公里的黄金海岸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配建多种旅游服务设施。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峰上的军营村和白交祠村,是厦门海拔最高的村落。36年来,这片水域发生了从筼筜恼火到筼筜夜景的生态蝶变,见证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厦门实现人海和谐、城湾共生的生动实践。
通过建设保护区智能监管系统、跨区域协同管理、创新宣传教育等方式,厦门为生活在这片海域的珍稀海洋生物提供有力的生存保障。经过6年多建设,一条全长200多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宛如一条蜿蜒巨龙,将厦门闹市区和山海湖等串联在一起,把城市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厦门经验享誉全球。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介绍,厦门抓住源头治理这一祛除筼筜湖水质病根的关键要害,先后关停、搬迁125家污染企业,分期完成对湖区周边36条排洪沟、27个大型排洪沟口、数十个雨水口的全面截污,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湖不入海。厦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多场专家论证会,反复论证研讨、权衡利弊,最终拍板决定把最好的资源全部留给百姓。沿着厦门最美环岛路骑行或者慢跑,成为不少市民的日常健身选择,更是外地游客打开厦门的首选方式。
厦门港这个全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由此实现了人与海洋生物的和谐共生。在马銮湾的生态三岛公园中,一株株凤凰木随风摇曳。多年来,保护区与厦门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展珍稀和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救护任务。曾担任厦门市市长的朱亚衍说,1985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财力十分紧张。
筼筜湖治理一期工程中,厦门为海堤开口建闸,让一度与海洋隔断的湖体重新拥抱大海,通过把死水变活水,大大改善了筼筜湖水质。联合国秘书长海洋特使彼得·汤姆森曾先后两次到访于此,盛赞该项目是厦门环境和经济平衡的最佳案例。
坚持尊重自然、科学治理。从筼筜湖综合整治到五缘湾生态保护修复,从栗喉蜂虎的保护到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保护区建设,厦门的城市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既强调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又凸显了过去、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发展联系。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卢昌义说:下潭尾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即使进入冬季,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依然郁郁葱葱。针对前期资金不足问题,明确每年投入1000万元财政资金,占当时全市基本建设支出近10%2024年2月20日 CCTV-1 20:00档首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节目的经典释义人杨雨教授说晋代的熊远提出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话来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杨雨教授举例说唐朝实行兼容并包、广纳天下的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吸引了大量少数民族人才共同创造了大唐的繁荣和强盛节目的思想解读人郭建宁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郭建宁教授讲述了四川昭觉县悬崖村的故事藤梯换成钢梯,百姓搬进新楼房悬崖村的变迁成为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互帮互助实现脱贫致富的生动写照在演播室现场来自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的郭燕与她在撤侨任务中帮助过的小女孩李禹霏重温了我们党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坚决维护海内外中华儿女切身利益的往事在节目的最后思想解读人郭建宁教授总结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朱熹《春日》中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四集《万紫千红总是春》2024年2月20日CCTV-1 20:00档首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立足各地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细化土地管理政策单元,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发挥优势地区示范引领作用。
对一些探索性但又十分紧迫的改革举措,要深入研究、稳慎推进。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要根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重大改革试点先行。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突出改革问题导向,突出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部署改革任务贯彻落实,研究通过一批重要改革文件,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
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谋划新起点上改革工作,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为新征程开局起步提供了动力活力。加强对重点改革任务的协调推动、督促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要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边界,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基础性投入,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灾害事故特点、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要加强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定的制度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抓住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推进全面节约,加快消费转型,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会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强化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组织实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机构职责配置,中央层面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会议。会议强调,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主体协同、要素配置、激励约束、开放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补齐制度短板。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
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会议指出,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继续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